民國五十年代,我們村子算是非常偏僻的地方..
村民絕大部分是務農,少數幾家做生意,更少數的人是在公家機關上班..
↓(01)
↓(02)
↓(03)
那時候村子一般的房屋還有很多都是竹子為樑柱..竹編敷上石灰泥加稻殼的牆面..
屋頂一般是紅瓦片,當然還有好多戶是茅草,也不是茅草,是乾的甘蔗葉..
↓(04)右邊遠處雜草包圍著"正身"
↓(05)木板屋就是"護龍"
↓(06)"正身"已是雜草叢生..破爛不堪
黃耀輝先生(大家都稱他"王爺輝")是村子一位很特別的人士,他是在公家機關任職,職位大概也不低..
那一年,他在他家的北側加蓋了一排房子,基地填土填得高高的..
連接在舊屋的正身..進出得上下幾個階梯..
↓(07)"正身"近照
↓(08)當年全村最豪華的建築
當時,村子幾乎每逢颱風必淹水,新屋墊高地基也是必然..
不過按一般的地理師說,護龍不宜比正身高..
↓(09)
↓(10)
新房子有點類似日式建築,地板全是磨石子,牆的外面是油漆呈深綠色的木板..
讀高中時期,曾在這屋子門口探望過,以當時的情況來說,這無疑是全村最高級的建築了..
印象很深的是屋子裡潔白乾淨,出入要穿拖鞋,客廳還養了一籠虎皮鸚鵡..
屋子外種著一棵非常高大茂密的九重葛,爬滿靠路邊的外牆與一部分屋頂..
開花期滿滿的紅色花朵,非常的漂亮..
↓(11)
↓(12)
春夏秋冬,時節更替,老一代逐漸凋零,年輕一代往外移..
這一風光的建築也逐漸在無情歲月的摧殘中,漸漸荒廢而傾頹..
趁著整座屋宇的輪廓還在,拍攝下來紀錄這曾是全村最美最高級的住宅..
(發表於2012.12.02)
大江東去